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之道——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08期干货系列三
11月28日下午,IMI举行第108期大金融思想沙龙,IMI副所长宋科、特约研究员夏乐、特约研究员伍戈、研究员孙超、研究员尹睿哲、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苏莉、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郭豫媚、中信证券研究部研究员彭博等嘉宾围绕“民营企业融资——现在与未来”这一主题,就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背景和原因,当前政府的应对政策,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如何防止民营企业道德风险等问题展开讨论。沙龙由IMI副所长宋科主持、IMI研究员孙超为沙龙召集人。本文为沙龙的干货系列三,对研讨内容进行了整理,以飨读者。
观点整理丨冯源、曹胜熙
以下为观点整理全文:
1
民企融资难的解决方案有哪些?
嘉宾A:怎么更好的去从根本层面上化解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呢?一个是纠正金融体制扭曲,第一个我们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消除双轨制。关于利率市场化,有观点认为我们的利率管制对存贷款利率上下线放开了,那利率市场化就能完成了?很显然没有完成,第一,从政策层面来说现在各类环节里面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肯定没有完成,完成就不会说了;第二现在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决定了它形成不了市场化的利率。再一个建议引入中小微银行,虽然也不可能完全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毕竟还是要让更多的机构能够直接对口解决中小企业的问题,我们现在面临比较重要的问题是在法律层面。
第二个层面,在经济体制层面应该怎么样摆脱对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依赖,关于房地产去年包括今年上半年对于长效机制探讨了很多。房价调控长效机制2006年就提出来要实行,现在也没有成功,梳理了一下现在很多人的观点,原因有三点,第一个,以往出的策略是对于需求侧的调控,对于供给侧调控比较少,包括对于政策性的住房供给是不够的。第二,住房房价一直存在价格上涨的预期,第三,以往的政府以行政手段为主,法律比较欠缺。这些对于调控房价来说都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在于以往地方政府缺乏真正的去调控房价的激励机制。因为房价上涨对地方政府而言太重要,不管是土地出让金等等,所以他没有真正把房价压下来,中央政府出台一些政策他会想办法变相绕开。所以还要重构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让他真正调控房价,我们给出这样的组合明确的房价考核目标,清晰的问责机制,严格的惩罚机制,这三点没有太多太新的东西。比如说房价考核目标,以往没有真正考核过但是2011年曾经提出过的,2011年在3月底之前所有的城市都要出台房价的目标。全国657个城市多达608个公布了年度新建房价控制目标,这个好多都没有实行。所以要进一步明确到底怎么考核,比如说房价增幅目标到底怎么定等等。
第二个,清晰的问责和严格的惩罚,有很多媒体说要去问责,其实真正落到实处的并不多。这也是一些老问题,真正要去解决,就要发展创新为核心的中高端制造业。
全国目前十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一般而言创新能力应该是相对不错的,他们的创新能力在下表中有所体现,用目前的专利数量来看,左边这列是申请专利数,右面是有效专利数。可以看出有42.8%的企业申请的专利不超过十项,很多的高薪技术企业申请的数量是零,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现状。有94%的企业申请专利数是100例以下的,专利数量明显偏少,所以我们要发展以创新为核心的中高端企业,降低对房地产的依赖。经济增长资本很重要,但是这里面资本指的生产性的资本,房地产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资本积累,这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我们很难发现有一个国家长期靠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这是不可能的。
再一个就是加快推进要素生产改革,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如果不靠房地产,那应该靠什么?靠消费。我们要拉动内需,拉动消费一直搞不起来,我们认为很重要一点,因为以前搞高投资,跟它配套很重要的是要素价格管制,要素价格管制企业投资成本偏低,但是居民作为要素持有者它获得的回报也偏低。如果进一步推进要素生产改革,让要素价格升高,一方面企业过度投资的动机会深入,另外一方面居民收入会增加,这样会更好的真正的从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
伍戈:如果未来想要解困,当然从最根本的角度而言是要改变国企和民企所有制之间的歧视,但是这不是可以简单短时间实现的,因为改革开放三四十年来大家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在短期内,只有货币的环境相对改善,M2相对企稳回升,社融开始止跌回升,整个民企的融资才会有所改变,即民企和国企之间的利差才会有显著的改变。
尽管目前中央银行等其他部门想尽一切办法,比如说提出“三支箭”改善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是效果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应该把货币的环境进一步回归常态。现在货币的状况是非常态。数据表明,10月分M2的数据只有8%,而8%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低的数字。虽然这未必说明什么问题,因为我国经济增速也在换挡,高质量增长也会导致其下降,但是M2或者货币扩张的程度应该至少与名义GDP的速度相一致。我国今年实际的GDP目标为6.5%,而我国今年的通货膨胀假设以CPI计价则大致在2.5%左右,两者相加意味着名义GDP应当达到9%;但货币的增速目前仅为8%,严重低于实体经济的速度。因此,我个人以为,央行现在哪怕货币边际上的放松已经不是一种“放水”而是“供血”,因为实体经济在剧烈去杠杆的背景下“缺血”。这是从短期宏观总量角度对民企融资这一结构性问题的观察。当然,治本之道依然仍需要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
郭豫媚:除了现在这些政策之外,我们有没有哪些政策能为民营企业解决他们的问题同时又去控制风险?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从民营企业当中筛选出来那些相对较好的,真的可以去支持的,这涉及到怎么样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原来的银行体系当中它不愿意给民营企业或者小微企业贷款,一定程度上有一种理性歧视,就是因为它的财务报表质量比较差,它没有比较好的担保平台,使得银行理性的决策不给它发债。陈小亮博士也有一些数据,融资难在国际上都是一个问题,我们国家13.9%的贷款给到中小企业,发达国家虽然中小企业有融资难问题,但是人家占到35%,那我们这个差距当中这块是不是能够落实。
那么现在这个状况中政府能做什么?我觉得政府应该加大对金融领域当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什么刚才讲到泰隆银行可以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贷款中做的比较好,就是因为它投了很大的成本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他很多客户经理到田间,到社区小巷,到车间厂房去看,电表、水表所有数据都看,一个小卖部他也会派一个客户经理去那儿从早到晚看人流量怎么样,货架管理怎么样,其实就是收集数据。他为什么敢给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它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比较小的。
我们金融飞速发展当中很大一块就是大数据,刚才也讲到这两年我们税收监管变严格,其实税收监管变严格一方面给小微企业带来的费用、税负变重了,因为监管变严了,但是另外一方面说明税收方面有很真实的信息的,税收方面的信息能不能拿过来和银行业务对接,让银行了解企业经营的状况,我觉得都是比较好的信息。银行是借急不借穷的,它也有可能借给穷的。京东金融用大数据做了一个供应链金融,就是用大数据做的,为它平台上很多小型的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它自己用了一个模型叫水位模型,它说以前传统银行贷款模式当中,水位代表现金流,如果水位比较低银行不愿意贷给它。现在虽然水位比较低,但是我会不会预测你水位变得比较高,如果是这种企业我可以给你发贷款,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能不能给穷的企业借钱。
2
除了融资问题,民营企业还面临哪些问题?
嘉宾B:从我们角度看民营企业融资艰难跟自身因素有关系,跟外部因素也有关系,但是民营企业的问题不能单单聚焦于融资的一个问题,我觉得民营企业融资只是很小的问题,融资成本占总的成本占比很低。我们对银行调研,外部情况看很多民营企业生存的土壤已经不存在了,比如说拿制造业来讲,中国的制造业从中低端走向高端,从金字塔来讲的话,高端的制造业占总体制造业比重很小,中低端跑到越南去,中国没有生存的土壤,房价的成本很高了,劳动力往上增,税负成本还这么高,中低端制造业本身利润很低,这个过程如果经济要转型的话,你现在即便逼着银行给中低端的制造业放贷最终还要倒掉。随着中国的房价越来越高,一直保持这么高,很多民营企业本质的生存空间很窄,除非转型向高端的行业,如果一直处于中低端它的命运已经决定了,它跟融资的关系没有本质的联系。所以整个产业一部分民营企业被套是历史的趋势,这个很难改变。
另外一方面从民营企业自身的角度看,包括民营企业过渡多元化,这个问题是很大的问题。银行贷款违约的情况,这类民企违约是最多的,银行也是很头疼的,很多民营企业,他们过度的想做大,但实际上可能他有50家企业没有一家企业是盈利的,不断在借钱,负债率是低估的。大家觉得民营企业负债率真比国企低,其实不一定,它的报表可能比国企更加不真实。然后更容易出现其他的问题,实际控制人的问题,这背后从银行的角度看这种风险是比较大的。
总体来看整个政府政策的出台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最根本在于给民企更大的生存空间,如果中国需要这么多的就业,是否要保留一定中低端的制造业,是不是要把他们的税负降下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大家收入的上升反而是好事情,但是其他房地产的价格怎么样管控好,如果这些问题解决。那么民营企业有生存空间,从银行的角度也是愿意给他融资的。从自身的角度来看,很多政策不要走向极端,不要搞行政干预,就像小微融资政策一样,反而适得其反。今年对小微企业管控是非常不好的政策,对量有管控、价格有管控导致了很多银行发给小微贷款利率比房贷利率低很多,小微贷款是风险最高的贷款,结果比房贷还低很多,房贷我们认为是最安全的贷款,银行还认为不合理,但是银行没有办法,对银行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要他做票据,去满足这种监管的考核,但是很难去扭转融资难的问题,融资难融资贵这两个问题很难同时解决,反而是鼓励利率高一点,这样银行很有兴趣去做。如果小微政府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银行准确判断小微企业的风险,我觉得银行的动力会更加强。增加管控反而不会起到更大的效果。
编辑 何子晴
审校 田雯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首届中国金融学博士生论坛暨《中国金融学》创刊15周年学术年会召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2019年在平滑逆周期中金融稳定是重中之重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